犬科动物大全名称及图片(36 种野生犬科动物介绍)

犬科动物大全名称及图片(36 种野生犬科动物介绍)

犬科(Canidae)属于食肉目,是犬型亚目中最先分化出来的一科,有关食肉目分类的知识可阅读文末链接。

犬科四家族过去动物学家认为,犬科分三个亚科:犬亚科、狐亚科和薮犬亚科。然而,现代分子遗传学分析却证明,现存所有犬科动物都属于同一亚科——犬亚科(Caninae)。为更好地描述各种犬科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,动物学家在亚科和属之间增添了一个新的分类层级——族。犬亚科分犬族(Canini)和狐族(Vulpini)两大分支。狐类的亚科地位被取消了,降为犬亚科的一个族。

动物学家还发现,南美叫 “狐 ” 的动物并不是真正的狐狸,反而和犬类的亲缘关系更近,因此现在被叫做伪狐。伪狐和南美被叫做 “狼 “、”犬 ” 的动物,都属于同一个单系群。这些动物属于犬族,却又不同于真犬类,动物学家将这个家族命名为南美犬亚族(Cerdocyonina)。

过去豺、非洲野犬和薮犬被认为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,同属于 “薮犬亚科 “,现在这个分类被证明是无效的,因而被彻底拆分。它们都属于犬族,但豺和非洲野犬与狼、胡狼一样属于真犬类,即犬亚族(Canina),而薮犬则与南美的犬科亲戚一起归于南美犬亚族。

北美的灰狐也叫 “狐 “,却既不是真狐,也不属于南美的伪狐。它身处犬和狐两支之外,是犬亚科中最原始的种类。

这样,现存犬科动物就有真犬、南美犬、真狐三个大家族和灰狐一个小家族了。史前的犬科还有黄昏犬亚科和恐犬亚科,这里就先不讨论了。

犬家族犬族犬亚族共有 10 种动物,其中犬属 8 种,外加两个单型属——豺、非洲野犬。

犬属中有叫 “狼 ” 的,也有叫 “胡狼 ” 的。叫 “狼 ” 的动物大多成群结队,捕食能力较强;叫 “胡狼 ” 的多偏虫食性、果食性和腐食性,群体规模也较小。需要注意的是,”狼 ” 和 “胡狼 ” 只是习惯性的叫法,没有分类学意义,犬属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不明晰,但已经有初步证据证实金背胡狼与狼、郊狼的关系比与另外两种胡狼更近。

灰狼(Canis lupus),体型最大也是最具盛名的犬科动物,体重 18-80 千克。分布几乎遍及整个欧亚和北美,它们成群结队地捕食大中型有蹄动物。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无危。

红狼(Canis rufus),体重 16-41 千克,仅见于美国东南部,可能只是灰狼的亚种,IUCN 极危。

郊狼(Canis latrans),又叫丛林狼,体重 7.7-22 千克,分布于北美洲。它们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,食谱比灰狼更广泛,通常成小群活动,也有时成大群追捕大型猎物。IUCN 无危。

金背胡狼(Canis aureus),体重 6.5-15.5 千克,分布于南欧、中东、印度和缅甸。通常成对活动,有时也集合成三五只的群体。杂食性的机会主义觅食者,主食啮齿动物、鸟类、爬行动物、水果和蔬菜,也清理腐肉。过去认为这种动物也见于非洲北部和东北部,现在非洲部分的种群被归于一个独立的物种——非洲金狼(Canis anthus)。IUCN 无危。

侧纹胡狼(Canis adustus),体重 5.9-12 千克,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林地和灌木丛地区。成小群生活,偏杂食,捕食能力较差,多取食无脊椎动物、小型哺乳动物、水果和腐肉。IUCN 无危。

黑背胡狼(Canis mesomelas),体重 5.9-11 千克,分布于东非和南非的草原上。成小群生活,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,也吃啮齿动物、爬行动物和腐肉。IUCN 无危。

埃塞俄比亚狼(Canis simensis),体重 11-19 千克,仅见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 6 片孤立的栖息地。成大群生活,主要捕食鼠类、兔类。IUCN 濒危。

家犬(Canis lupus familiaris)是我们最熟悉的犬科动物了,它们是狼的家养亚种,已经被人类驯化了几千年,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。

澳洲野犬(Canis lupus dingo),体重 7 -22 千克,实际上是人类驯养的家犬流浪在野外不产狼的地区,自然形成的。广义的澳洲野犬还包括新几内亚唱犬和东南亚的泰犬。澳洲野犬虽然只是个亚种,但由于其独特的形成历程,很多专家和野生动物管理部门都将其作为物种进行对待。IUCN 易危。

世界上仅有一种真正的豺,就是红豺(Cuon alpinus)。有人把三种胡狼叫做金豺、侧纹豺和黑背豺,把埃塞俄比亚狼叫西门豺,这都是很不规范的叫法。

豺体重 10-21 千克,分布于中亚、南亚、东亚和东南亚。解剖结构上与犬属多有不同,更适于食肉。它们成大群生活,专业捕杀各种大中型有蹄动物,大群的豺可驱赶豹,甚至敢与老虎对抗。IUCN 濒危。

非洲野犬(Lycaon pictus),体重 17-36 千克,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。这种动物名字很多,有非洲猎犬、三色犬和三色豺等,同样亚洲的红豺又叫亚洲野狗,从名字也能看出这两种动物特殊的趋同性了。它们解剖特征多有相似,代表了犬科家族最爱吃肉的种类。与豺一样,野犬也是高度社会化的犬科动物,是羚羊的专业捕食者。IUCN 濒危。

南美犬家族犬族南美犬亚族囊括了分布在南美洲的所有犬科动物,包括伪狐属的 6 种动物和 5 个单型属。

伪狐属包括 6 种生活在南美的 “狐 “,它们与真犬类亲缘关系更近,但与狼截然不同,外形有些像狐狸,生态功能大多与狐狸或胡狼相类。它们毕竟不是真正的狐狸,因此被叫做伪狐。

山狐(Lycalopex culpaeus),体重 4 -14 千克,分布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等山区。它性情凶猛,可捕杀较大的动物,是体型最大、食肉性最强的一种伪狐。IUCN 无危。

达氏狐(Lycalopex fulvipes),这种以大名鼎鼎的查尔斯·达尔文的名字定名的动物,仅见于奇洛埃岛和远在 600 千米之外的智利大陆上的纳韦尔布塔国家公园,体重 1.8- 4 千克。IUCN 濒危。

阿根廷狐(Lycalopex griseus),2.5- 5 千克,分布于安第斯山两侧的平原和山地,IUCN 无危。

河狐(Lycalopex gymnocercus),3- 8 千克,分布于南美南椎体地区的查科和潘帕斯草原,IUCN 无危。

秘鲁狐(Lycalopex sechurae),2.6-4.2 千克,分布于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,IUCN 近危。

高地狐(Lycalopex vetulus),2.5- 4 千克,分布于巴西高原,IUCN 无危。

伪狐属之外的南美犬类动物包括:

小耳犬(Atelocynus microtis)是单型属小耳犬属唯一一种,体重 9 -10 千克,分布于亚马逊低地雨林的西部,是一种泛化的食肉动物,喜食鱼、昆虫和小型兽类,也啃食水果。IUCN 近危。

食蟹狐(Cerdocyon thous),体重 4.5-8.5 千克,见于南美东部和北部除亚马逊雨林外的大部分地区。食蟹狐可以说是最名不副实的犬科动物了,虽叫 “狐 “,也分布在南美,但却不是伪狐属成员,更不是真狐,而是归于一个单型属食蟹狐属。虽号称 “食蟹 “,但实际是以小型兽类和水果为主食的。

福克兰狼(Dusicyon australis),曾经是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上唯一一种本土陆地哺乳动物,又叫南美胡狼、南极狼,以海鸟、海兽等为食,因缺乏对人类的恐惧,在白人登岛以后很快被消灭殆尽。IUCN 灭绝,灭绝时间 1876 年。现代研究表明,它们在南美大陆南部曾有一种近亲叫 Dusicyon avus,在公元前就灭绝了。

鬃狼(Chrysocyon brachyurus),体重 20-30 千克,分布于南美中部的低地草原和灌木林。鬃狼也是个单型属,其形态特征相当独特,很符合现在人们对美女的定义:爪子脸,大长腿,还穿着 “黑丝袜 “。虽是南美体型最大的犬科动物,但饮食中有大约一半是水果,另一半主要是小型鸟兽。IUCN 近危。

薮犬(Speothos venaticus),又叫丛林犬,体重 5 – 8 千克,分布于中美最南端和南美北部和东部。薮犬是最具社会性,也是食肉性最强的小型犬科动物,生活在紧密的群体中,最爱追捕大老鼠。IUCN 近危。

狐狸家族狐族主要就是狐属,有 12 名成员。狐属成员都是真正的狐狸,它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,食谱大多很杂,主要包括啮齿动物、昆虫和水果等,捕食性较犬类为弱。

赤狐(Vulpes lagopus),体重 3.4-14 千克,分布极为广泛,不仅遍布欧亚和北美,还见于北非,而且已经自然扩散到了东南亚,并被人类引进到澳洲。赤狐是所有真狐中最为体大身强,肉食性程度最高,对人类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一种。它们多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食,偶以兔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无脊椎动物和幼年有蹄类动物为捕食目标。IUCN 无危。

北极狐(Vulpes vulpes),体重 3.1-6.7 千克,常见于北极苔原生物群系,非常适于寒冷环境中的生活。成对或成小群生活,捕食多种小型动物如旅鼠、田鼠、幼环斑海豹等。IUCN 无危。

敏狐(Vulpes velox),体重 1.6- 3 千克,分布于北美西部的草原和沙漠地带,IUCN 无危。

墨西哥狐(Vulpes macrotis),体重 1.6-2.7 千克,和敏狐关系密切且毗邻而居,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、中部,IUCN 无危。

沙狐(Vulpes corsac),体重 1.6-3.2 千克,分布于亚洲中部,IUCN 无危。

南非狐(Vulpes chama),体重 2 -3.3 千克,分布于非洲南部,IUCN 无危。

苍狐(Vulpes pallida),体重 1.5-3.6 千克,分布于非洲萨勒赫地区,IUCN 无危。

印度狐(Vulpes bengalensis),又叫孟加拉狐,体重 2 -3.6 千克,分布于印度次大陆,IUCN 无危。

阿富汗狐(Vulpes cana),又叫布氏狐,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,仅重 0.8-1.6 千克,分布于西亚和埃及,IUCN 无危。

吕氏狐(Vulpes rueppelli),体重 1.1-2.3 千克,分布于西亚和北非,IUCN 无危。

藏狐(Vulpes ferrilata),体重 3 -5.7 千克,分布于青藏高原一带,IUCN 无危。藏狐可以说是长得最奇葩的狐狸了,我国古代传说中勾引人的狐狸精是赤狐变的,一定不是藏狐。

耳廓狐(Vulpes zerda),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,体重只有 0.8-1.9 千克,大大的耳朵是其特点,分布于非洲北部和西奈半岛、以色列南部,IUCN 无危。

狐属之外的蝠耳狐和貉各自独立成属,它们通常也被归于狐族,但它们的狐族血统是存疑的。有专家认为它们其实与灰狐一样并不属于狐族,而属于更原始的犬类,位于整个犬亚科系统发育的基干位置。

貉(Nyctereutes procyonoides),体重 2.9-12.5 千克,原产于东亚,后被引进欧洲。杂食性,是一种会爬树的犬科动物,长相有些像浣熊。其分类地位长期存有争议,现在认为属于狐族,是狐族最先分化出来的一支。IUCN 无危。

蝠耳狐(Otocyon megalotis),体重 3.4-5.4 千克,出现在东非和南非两块相互隔离的分布区内,几乎只吃白蚁,IUCN 无危。

灰狐家族灰狐是一类很特殊的犬科动物,它们既不属于犬族,也不属于狐族,是一个独立的原始小分支。它们善于攀爬,是除貉以外仅有的会爬树的犬科动物。它们是北美杂食性程度最高的犬科动物,冬季捕杀小型兽类,夏季几乎完全食虫,秋季主要吃野果。

灰狐(Urocyon cinereoargenteus),体重 3.7- 7 千克,分布于北美南半部、中美以及南美北部,IUCN 无危。

岛灰狐(Urocyon littoralis),体重 1.1-2.7 千克,仅见于加州海峡群岛 8 个岛屿中的 6 个,因此又叫加州灰狐,IUCN 近危。

以上就是全部现代犬科动物的简介,其中福克兰狼已经灭绝,现存 36 种。我们可以看到,这些现存犬科动物多数都被 IUCN 评定为无危,说明与猫科动物相比,它们的生存状况还是不错的。
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种类虽然从全球来看是无危的,但局部种群正在或已经陷入困境。例如灰狼,这种适应性最强的大型食肉动物,在欧洲、北美和东亚的很多地区已经数量严重下降甚至消失,分布地严重退缩。

我国共有 6 种犬科动物,除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,狼、赤狐、沙狐、藏狐和貉都还只是 “三有 ” 保护动物。在这个狗年已迈入尾声之际,这六种国产的野生汪汪期待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更有效的保护。

关注公众号查看资讯福利版权声明: 本文内容为互联网用户自发分享,其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及其所属单位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不享有相关内容的所有权,并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认为本站存在涉嫌抄袭、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[email protected] 进行举报。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采取删除措施,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!

相关推荐

玉佩在古代怎么戴(古代玉器玉佩)
趣看365app下载

玉佩在古代怎么戴(古代玉器玉佩)

📅 07-13 👁️ 6895
国内十大应用市场 安卓应用商店排名 好用的手机软件商店→MAIGOO生活榜
最新魅族MX7报价 魅族MX7价格 3533手机世界
365bet下载

最新魅族MX7报价 魅族MX7价格 3533手机世界

📅 06-28 👁️ 8309